×
文字站美文亲情文章文章内容

那些年我们的父母

由 凄乐之妻 发表于 2024-11-15

在近日难得的闲暇时光里,很少有机会坐下来与父母长谈。看着院外母亲侍弄着花草,父亲搁在院旁静静的看着母亲,坐在摇椅上手捧着书。这默契与和谐,让我感到一阵安心。

我的父母尽管年过半百,却依旧年轻。看着眼前幸福的他们,我脑海里闪过他们夫妻年轻时相爱的样子,有过拌嘴、吵架、甚至还闹过离婚。不过这一路都跌跌撞撞地走下来了。在这些跌宕起伏的岁月里,让他们更加珍惜,懂得相濡以沫的意义。

如今再次问起他们当初的那些事,父亲只是笑笑,而母亲却是叉着腰向我埋怨:"都快40年了,我这一辈子都栽他手上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我当初嫁给你爹前早就掉了半桶泪。"母亲这句话像是口头禅,每天都要说上几遍,可每次却还是莫名的哽咽。父亲沉思着,似乎从母亲的哽咽声中听到了从前。

上世纪80年代,父亲的家庭是出了名的贫穷,起初有人想捐赠帮助,却被爷爷一口回绝。理由是我们家有手有脚,能靠自己吃饭,好意心领了,随后一家十几人拥挤在只有一层的平房里。可即便如此,乡亲邻里们都会往鸡圈里多塞两个鸡蛋拐弯抹角地帮助一下。谁都没有明说,都是乡亲嘛,谁还没有困难的时候。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父亲自然也是十分争气,在学校里功课都是第一老师和乡亲们都夸着父亲聪明,每次考完都笑呵呵地提着铁水桶蹦回来,这个铁水桶至今还搁置在老家的浴室里。

可由于爷爷不分昼夜地出海捕鱼,再强的身子骨也落下病根。那时候治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积蓄几乎用光了,一向要强的父亲终于低头,低声下气的借遍整条村子,甚至还跑上几公里去别的村子为爷爷筹医药费。

终于,钱筹到了,病治好了。钱没了。书也没得读了。

当时还在初二的父亲辍学,孤独的跟随着舅舅前往深圳打零工,一个人在这偌大的城市里,在人海中迷茫着。去干过服务员,也干过保洁,甚至掏过粪。最终迎来转机,那是父亲的贵人,提携着父亲走上了装修这条道路,虽说不高大上,也不至于显得卑微。

那年父亲18岁,以至于后来父亲再次回忆起年少时的那些事,依旧生出感慨,庆幸当时没有被生活打倒。也是在那一年,父亲遇上了他的爱人,也就是我的母亲。

据我母亲的回忆,父亲当时是一个特别不要脸的穷小子。黑瘦的只剩骨头,直到结婚时也才刚100斤,那时父亲宁愿花一个月的工资,带母亲到肯德基里去吃炸鸡,会买上几朵玫瑰说几句情话,母亲总被他逗的乐呵呵。

按常理来说,父亲应该是一个很健谈幽默的人。可在我的印象中确实那么的薄面子不善言辞。可父亲对家人出奇的好,但却不说。对朋友亦是,但却健谈幽默。我不理解。

在我刚上小学那会儿爱下棋,却都是在本子上乱画,打格子麻烦的很。父亲也只是在一旁默默看着,等到父亲出差回来,父亲脱下沾满泥土的皮鞋。一言不发地将精美的礼盒放在我房间的角落里,随后默默地走开。我感到很奇怪,觉得父亲是生气了。那一个精美的大盒子印的是"棋开得胜",里面的象棋都是用盒子包装着,我迫不及待将其拆开,却飘出了一张收据,200块钱抵得上当时父亲大半个月的工资。木质的象棋沉甸甸的,像父亲那沉默着的爱,深沉而又厚重。

父亲对母亲的爱也是很隐晦的,不张扬。婚后的父亲像变了个人,不再做些浪漫的举动,不再有情话和小调情,更不会手捧的玫瑰单膝下跪大喊我爱你。只是每到妇女节或母亲生日的那一天,借着儿子的名义独自去花店挑选着母亲爱的百合花,小心翼翼地贯以孩子们的名义送给母亲,说是孩子们送给你的。

母亲则显然不同,性格直快有什么就直说了,成天和父亲拌嘴,什么事都能吵得上两句。母亲也很难说的出口爱你这种肉麻的话,可一旦父亲生病时,骂的最凶的是她,最着急的还是她。

还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父亲和母亲吵的很凶。那时父亲已经独自开了一家装修公司,一堆的事头疼的要死。母亲却埋怨他不做家务,整天向外跑不看孩子。然后他们冷战了一天,我还记得那一天谁也没有说过一句话,晚上睡觉时都是背对着的。

可当第二天早上我起床时,母亲却如往常一般依偎在父亲的怀里睡着,睡得十分安详,如温馨的画卷。后面的二十来年也是如此。我十分困惑地问母亲,母亲则是慵懒地睁开眼睛,嘴角带着一抹浅浅的笑意对我说:"吵归吵,闹归闹,我觉还是要睡的,都抱着睡了十几年了没他我怎么睡得着"她的声音里透露出岁月沉淀后的从容与智慧。我静静的听着母亲的话语,他们的爱情并不总是风平浪静,但正是这平凡中的不平凡构成了生活中真实的美好。他们的故事如歌,唱出了岁月的深情和生活的真谛。

如今夫妻俩回首往昔,曾经的争吵与争执,都化作了岁月的轻叹。看着对方谁都没有说什么。你知我知,那便是爱。
(0)
分享到
最近评论
暂无评论
下载文字站安卓客户体验更多功能
相关阅读
逝去的年华之我的奶奶 两个母亲 给老妈找“存在感” 《忆逝者——老婆婆》 让亲情自由呼吸 躲在幕后的爱 碎忆
文字站 m.wenzizhan.com 版权所有
文字站官方App美文随笔句子/阅读写作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