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站美文经典文章文章内容

只争朝夕,不负流年

由 谢陈 发表于 2025-09-14
  眼看10月2日自己的70古稀之年生日临近,不禁一番感怀:人生纷繁忙碌、时光步履匆匆。人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在春天的努力,都会在秋季化作沉甸甸的收获,春华秋实正是我希冀的结果。
  为了使自己的人生重要节点,古稀生日过得有仪式感,早在6月初就有出版一本新书为自己庆生的想法。然而回首2023年8月,刚出版过一本文集《风雨过后》,该书102篇文章,26万余字。时隔两年再出书,开始担心这本书的篇幅和分量难以支撑自己的期待。然而通过整理文稿以后惊喜的发现,尽管只有64篇文章,却有24万余字。原因在于其中里面有好几篇万字以上的文章,足以形成一本厚重体面的文集呈现在亲朋文友、老师学生面前。
  轻车熟路,我又一次来到江西省人民出版社同异工作室,找到负责人兼主编蒋昭宇老师。他热情地接待了我,我把自己想出一本文集的计划与他作了沟通,他当即爽快的答应,并找到负责设计排版的史大姐,马上将我的文章电子稿拷入她的电脑中。
  过去10年,我已在该工作室完成了四本文集的设计排版装帧,与工作室的主编、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感情 。凭借该出版社工作室权威正规专业的团队力量,加上参与过工作室多本个人文集设计、装帧的丰富经验,我对这本《不负流年》的新书出版充满信心。
  在拟定这本文集的书名时,自己颇费了一番心思。我认为书名一定要能够承载该书的中心思想、内容构造、创意特色。最初的书名暂定为《云淡风轻》,揣摩后感觉分量太轻,体现不了本书所反映的人情世故、生活况味。特别没有反映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经过反复的斟酌推敲,最后改为《不负流年》。珍惜时间,不辜负美好时光,有励志向上的意思,契合了本书中所反映的老年艺术家、作家锲而不舍、认真读书、积极创作,再创辉煌的典型事例。有催人奋进的推动力量,亲人朋友都认为这个书名改的好!
  尽管南昌8月流火、酷暑难耐,但阻挡不住我追求完美的执念。8月10号电子稿给了史大姐后,她马上指派工作人员小肖为我文集排版。主编兼美编的蒋老师在百忙之中亲自抽空给我策划、设计版面,并授意小肖排完版面以后。输出纸质稿 让我回去校对。告诉我:完成三校三对以后方可定稿。
  我深知这个校对工作在整个出版成书环节中,是最费时耗神的事。然而,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它不正好也是自己重温旧梦、享受阅读,反思过往、提高写作能力的大好机会吗?好在老伴积极为我分担了一部分校对任务。而且她的工作十分认真仔细,不但勘误出了我的文稿中的错别字及标点符号,而且还甄别出不少字词句中的运用不当之处,大大减少了这本书的出错率,从而确保了书的成色和质量,我感谢她的付出和支持。
  在完成整个校对工作过程当中,我还兼顾了两项重要的工作:一是自拟前言和后记;二是自己设计该书的封面。由于我对书中每一篇文章的创意和内容了如指掌,成竹在胸 ,因此写作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主要考验自己分析、归纳和阐述表达能力。前言和后记写好后,马上发给蒋老师审查,看过以后感觉还好,他就很快发给了小肖编排。
  至于封面设计,我还是按照老套路进行,再次来到二十八中学旁边的东华商印社打字复印店。这家老字号打字复印店规模较大,工作人员业务熟练,特别是店老板娘小徐一专多能,技术精湛,人缘关系又好。之前我的三本书的封面设计均在此店完成。那天一早,我成为该店第一位顾客,小徐亲自上机操作。她在我的授意下设计,初稿很快呈现。我与她共同探讨,小徐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看法和意见,我们之间配合默契。经过多轮的充实和修改,最后定下画面:一个高雅、简朴的《不负流年》文学作品集的封面呈现出来。交由出版社同异工作室主编蒋老师审查后,只是做了一点微调就决定刊用。
  负责排版的小肖,看我年纪大,天气炎热,经常跑出版社,怕我身体吃不消,于是关心的对我说:“谢老师,排版时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可以在QQ或者是微信中,对话聊天修改就可以了,不需要这么辛苦经常来回跑。”我谢谢了她的好意,还是坚持有话当面说较好,这样既节省了时间,而且能提高效率。再说现在交通很方便,有直达的地铁和公交,我又有老年卡免费乘坐,就当每天锻炼身体,老坐着也很烦闷。由于双方配合协调到位,工作积极。电子文稿从8月10日交给工作室排版,装帧。三次输出纸质稿校对认真、快捷,前言、后记、封面设计提交及时,8月20日,全面工作完成。马上就联系印刷、由专业印刷公司开印。8月27日,60本新书由印刷厂直接送书上门,整个工作仅用了不到20天。
  等印刷厂龚经理开车到小区楼下门口,他见到我就迫不及待的从手提袋里拿出一本崭新的书籍,让我过目审查。我捧着这本沉甸甸的印刷精致、工整,装帧高雅、美观,字迹清晰、规范的文集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看到自己两年来的伏案写作成果,通过辛勤劳动变成了白纸黑字的铅字书籍,感叹自己十分幸运、心想事成,这是古稀之年,给予我的最好报答和慰籍。
  新书交付给我之后,就得考虑怎样将书送给亲朋文友、老师同学,尽量保证他们在我10月2日生日之前,拿到这份有纪念性的礼物。首先,我把送书对象定在原工作过的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曾经参与中小学美术教材、教参编写的省美术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家庭成员等。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今年压缩了印刷的数量,只印刷60本新书。送书也定义了赠送的原则,1、对文学感兴趣、爱读书;2、特别信任的好友,作家,艺术家,同学;3、最好能送达名作家手中,以讨得他们的赐教、帮助和指导。于是我在微信朋友圈中搜索。将目标锁定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省著名青年作家文非老师,南昌日报社《家庭医生报》工作的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万洪新老师、省作家协会会员肖长元老师等。以上三位除了与肖老师打过几次交道,其余都不曾谋面。于是我做好了有可能遭冷遇的思想准备,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对我出书、赠书表达了祝贺和感谢!
  文非老师特别能揣摩出我的心思,马上直接将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微信发给了我。告诉我可以坐地铁一号线列车,艾溪湖东站下车,3号出口。随后他在聊天中说:“经常在南昌作家协会群里看到你发表在《中国作家网》上的文章,希望以后我们多多交流。”我了解文非老师也是通过作家协会网,早在2022年3月22日群中收到他聊天要求,当时让我十分意外和感动,群中介绍过他的写作经历,获奖情况和成就影响。其中多次拜读他《周鱼的池塘》等小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当我了解到江西青年作家文非的小说集《周鱼的池塘》入选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7年卷。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阎晶明撰文《不动声色的叙事世界》,热情评点文非的小说创作,认为“文非是创作上的新人,可我必须说,在读文非小说过程中,语言的精练、叙事的从容,在不动声色叙事中形成的独特写作风格,创造出的新的叙事空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本微信公众号全文推出。本文另发表于《江西日报》2017年12月6日B3文艺评论版。
  阎晶明在文章中还写道:文非的作品,还具有语言简洁、干净,叙事从容、温情,充满悲悯情怀的暖色调。在叙事艺术上,文非多采取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总之,作为一个力求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寻求突破的青年作家,文非的艺术体悟较好地体现在了他的小说里,这也许是一个时尚的选择,却透露出他对文学所怀有的深情与执着。希望本书能成为他放飞艺术理想的起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更大的小说天地。因此,能见到文非老师是我多年的夙愿。
  8月29日晚7:10,我乘一号线地铁列车到达爱溪湖地铁东站下车,3号口出来。不久见到了戴一副银边眼镜,皮肤黝黑、中等个头的文非老师。我们互致问候,虽然初次见面,但他热情大方的语气,很快打消我的顾虑和紧张。我们好像是一对久别重逢的好友,亲切的攀谈了起来。心中佩服文老师的深藏不露、富有随和感染力。他说:“看到你发给我的《不负流年》的电子文稿和封面设计,见过封面扉页中你创作的油画作品《秋韵》,让我很感动,你既能画又能写,真是不简单。”见老师夸我有点不好意思,说话也语无伦次。“ 谢谢老师的鼓励!“于是我直接表达了想向老师学习的愿望,说着他从包里面拿出一本新近出版的新书《渔船来到雨庵镇》和一份精致的礼品盒,翻开扉页他写了:念故乡,谢陈老师指正,乙己年夏。我接过这份厚重的回礼。才想起差一点把正事给忘了。
  我赶紧从挎包里掏出了《美育人生七彩篇章》、《风雨过后》、《不负流年》3本文集送给老师,望老师多多指教,他愉快的接收了文集。文老师之后客气地说:“我在微信中告知你,让你明后两天白天来我家,那两天正好休息。可以到家坐坐,聊聊天,顺便吃一个便饭,没有想到你非要冒着暑热晚上赶来。不凑巧的是,今天是七夕节。我早几天就答应节日送一份礼物给老婆,这不刚下班,晚上我得到超市去看一看,买点纪念品,今天就不留你坐。”我听了他的话,感动的说:“我过两天就要回上海了,还有不少朋友要上门送书,所以,晚上赶过来,谢谢你的好意,你赶快去购买礼品吧,再见!”他看着我离开后,返身朝不远处的购物大厦走去。在回家的地铁列车上,刚才短暂的见面情景让我感动难忘,文老师细腻、真诚、坦率、多情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与他作品中的风格十分契合。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家庭医生报社党支部书记兼副主编万洪新老师,微信中笔名“农民的儿子”。2022年5月22日,在南昌作家协会会员微信群里向我发出聊天邀请。其后多次鼓励我向报社投稿。投过两篇稿件,没有见刊用就灰心丧气。但万老师对我一如既往的关注和鼓励。这次新书一出,我想送一本新书给老师,以表谢意。他看到我的微信留言后,表示感谢和欢迎,并告知我他办公室地址。
  8月29号上午来到了他在南昌日报社办公大楼1509号,老师在办公室亲切地接待了我,并问我现在的生活状况。当听说我父亲70年代在新建县樵舍中学当老师和校长时。他说自己就是在樵中读初、高中的,他认识并拜读过我父亲的小说作品,聊着聊着我们彼此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万老师再次鼓励我,写一点有关表现南昌地方特色的人和事,800字左右的文章投稿。我真挚的表示十分感谢!为了不打扰他的工作,我送了三本文集给他作留念,他也很高兴地表示感谢!正当我准备离开时,他打开办公桌的柜子门,从柜厨里面拿出一个大纸袋,作为回馈礼品赠送给我。告诉我说这是2024年一年的家庭医生报合订本。我深知《家庭医生报》是享誉中外的全国优秀报纸之一,2007年获全国十大创新行业报等殊荣。我十分感谢他送给我这份厚礼。随后他坚持送我到大门口,当我问他具体做什么工作,他摸棱两可的说,就是作一般的纪委工作。后来回家上网才知道,万老师不仅文学创作硕果累累,而且还担任了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家庭医生报》办的有声有色、广受欢迎,其中就有他的一份功劳。仅从他的网名“农民的儿子”,就鲜见他的淳朴和低调。
  新书排版定稿后,我第一时间将文集电子稿《不负流年》和封面设计发给了江西美术出版社原第一编辑部主任刘熹奇老师。不久77岁高龄的刘老师回复:祝贺新书成功出版 ,刚拜读了《品读年画中的家国情怀》,谢谢你对江西年画的大力宣传,待新书出版后再细细拜读。我大哥刘称奇的《北京的声音》当年(1973年)就是在现二十八中这个位置创作的。
  同时刘老师还发给我一个“南昌艺事之三”文档,上面刊载了著名画家刘熹奇的专题报道“艺道画缘”,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画家刘熹奇的个人绘画作品以及同胞五位兄弟的艺术生涯、他们均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理事,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绘画世家从艺经历和辉煌业绩。让我看后十分的感叹!被五兄弟传奇的艺术经历和丰功伟绩折服和震撼。从中可以看到,他们是老年励志,永葆艺术青春的楷模和典范。
  类似的感人故事同样发生在大学同学之间。当我在微信中与大学时的老大哥,我国著名国画家彭开天聊天中,他得知我出版新书后,马上及时的反馈和鼓励。他在微信中写道:谢陈好!我还在新西兰,下月上旬返昌。热烈祝贺你佳文付梓!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我偶尔写过几篇拙文顺发上请指正!
  他解释道:前一篇是《江西文史》约稿,后一篇是江西版协成立35周年文集编委会约稿。我是懒牛不鞭不走。收到大作当拜读学习!
  对于他发过来的两篇文章《彭友善陈小从书画奇缘》、《庐山云雾记》,我认真仔细的看过并发表了感慨:我认真拜读了您的美文,了解您家族坎坷、辉煌的人生经历。您满怀激情的书写,见识了一段我省出版装帧界由低谷逐渐进入优秀行列的发展史,读起来心潮起伏,激情澎湃!特别是您的文笔之优美,似读一篇散文诗!谢谢您的分享,为您点赞!
  这一幕幕发生在2025年的酷暑中英雄城的感人故事,源于我的新书出版前后和整个过程之中。送书后给予我厚重礼物回赠的还有,江西美术出版社的危佩丽老师,她回赠的有,大型精装本画册《八大山人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集》、《换新颜美术作品集》。我所结识的中青年作家、老年画家、出版社编辑和设计师、人民教师都表现出谦虚谨慎、热情友好、勤奋好学的人格品质。他们的行为举止,将影响我以后的生活道路。新书问世,仿佛是我进入古稀之年的人生协奏曲的序曲。他将激励我更好的走向一个新的旅程。鞭策我继续只争朝夕,不负流年、勇往直前。
  2025年9月13日于上海
(0)
分享到
最近评论
暂无评论
下载文字站安卓客户体验更多功能
相关阅读
关于工作的语录 把烦恼换算成幸福 大国小鸡 女人与陶瓶 跟对了人,才能做对事,才能少走弯路 100句经典语录 规矩
文字站 m.wenzizhan.com 版权所有
文字站官方App美文随笔句子/阅读写作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