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 愉悦心身
由 谢陈 发表于 2025-10-07
10月1日,是2025年国庆日,也是双节中秋长假的第一天,儿子、孙辈们有娱乐安排。我们也想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出去走一走。老伴本打算去市内玩一玩,我考虑到现在正值旅游旺季,应尽量避开热门景点,以免影响出游心情。我建议就在松江大学城周边逛一逛,首先想到了去离小区3公里的华东政法大学校园赏秋。一是别致的中西结合建筑风格以及美化、绿化、漂亮的校园环境吸引了我的眼球,自认为它是松江大学城7所大学中最耀眼的地方。二是我们上海大家族成员中有包括儿子在内的三人在此地学习、进修、考取学位。很想看看他们当年就读的学校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上午8点半,我和老伴晨练回来,看天气较热,怕去晚了人多。就在小区门口坐15路公交车4站广富林站下车。政法大学正门与广富林遗址公园大门遥相对应,中间仅隔了一条马路。我们多次光顾广富林遗址公园。对近在咫尺的政法大学失之交臂,当时因为校园管理严格,外人很难进入,自校园对外全面开放政策实施后,早有进校园一睹为快的感强烈愿望。事先得知,向门卫出示身份证就可以进校园。今年6月份到东华大学参观就是门卫登记后让我们进去的。然而政法大学用身份证扫码就可以进校园,科学方便又快捷。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具有哥特式教堂般的建筑风格,尤其是高高的尖塔和巨大的拱门,同时结合了中式古朴风格,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大门前面一块大草地上卧着一块浅褐色的巨石碑,上面红字书写的校名“华东政法大学”十分醒目。仰视望去是一个西式哥特式建筑圆形大拱门,足有10多米高,气势雄伟壮观,两边是明法楼。我们从大门进去,走过喷水池,迎面看见一幢红白两色的西式建筑,门框上“明珠楼”匾牌格外清晰。拾级而上的高台阶两侧分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全身汉白玉雕像。
一个手指对着天,一个手掌对着地。这两个耐人寻味的手势,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马上网上搜索,得知这其中的寓意大有来头! 文艺复兴三杰画家之一的拉斐尔 有一副最经典的壁画代表作 《雅典学院》。画正中这两人的手势,跟华政的雕像一模一样!原来华政雕像的原型竟然是出自这里: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画中左侧的柏拉图一手指天,另一手中所拿的书是其晚期所著的重要思想作品《蒂迈欧篇》。右侧亚里士多德一手平伸,另一手所拿的是他学术著作《伦理学》,画中的二位哲被制作成了雕塑,伫立在华政图书馆门前,似乎寓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与图书馆的氛围相得益彰。
隔不多远就能看到大名鼎鼎的钟楼。尖顶壮观的钟楼,从早上6点至晚上11点,整点敲响钟声,钟声据说可以传到上海工业技术大学和立信会计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为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松江、长宁、普陀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设有21个学院(部),开设25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有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近900人,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
松江校区为中心校区,占地约55公顷,现有在校生约18000人、主要招收本科以上学历学生。教职工约1000人。松江校区还设有三个食堂,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且校园环境优美,绿植茂盛,空气清新,水塘穿校而过。历史名家雕塑点缀校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是莘莘学子读书和生活的理想场所。
在官方,华政建筑欧式风格,庄严大气统一,芳草地、红砖墙,有“东方哈佛”之称;在坊间,华政哥特式的风格、高耸入云的钟塔、精美绝伦的建筑早已成为上海松江大学城的精神象征,更有中国的“哈利波特学校”之别称。
儿子当年在上海松江大学城某学院工作。2021年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成为一位在职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经过5年的顽强拼搏、克服各种艰难险,终于在2025年7月拿到了博士学位证书。5年来,我们见证了儿子读博的艰难历程。读博期间,年近40的他已经紧张工作了十几年,从来没有沉下心来再次读书的经历,记忆力、耐受力大不如前,法学又是一门全新课程,刚开始学习、心理压力很大,学得很吃力。加之他工作的大学行政管理事务性工作千头万绪;家里有两个小孩,分别读初中和小学,也要投入一定的精力;特别是中途有两年被调入浦东总校任人事处副处长,每天跑车单程就要一个半小时,下班回家天已经黑透,晚上在家看书、做作业、写论文等,很晚入睡,第二天6点钟还要开车去学校上班。他注意抓紧点滴时间,身上挎包里,课本、工具书随身携带,随时可以摸出学习卡片读一读、记一记,像极了曾经大学毕业时的紧张状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按上海我们大家族的习惯,家庭成员升职考博都要有所表示,以资鼓励,儿子早早就谢绝了大家的好意(红包),理由是担心自己坚持不住,过不了学业这道关,恐辜负大家一番好意,因而留有余地。特别是要求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让他折腾的够呛,有几次他把写好的初稿给我过目、提意见,我会尽可能地助他一臂之力。当然,在上海交大的博士生导师的小舅妈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临近毕业考试、毕业论文写作、论文答辩,他更是格外的忙碌,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然而他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越学越有味、苦中有乐。
也就是在这时,我才了解了读博的道道关卡。首先,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包括通过规定的博士课程考核或修满相应学分,以及完成学术研究训练或专业实践训练;必须达到学校设定的外语水平要求,并通过综合考试;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要取得符合学校要求的科研成果;需要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开题、预答辩、评阅和正式答辩。
论文正文一般不少于8万字,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调查、研究与撰写工作。确定选题后,需要参加开题报告会,并按照要求填写相关表格;需要在答辩前3个月向学校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导师在1个月内审阅论文并给出学术评价和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各学院将组织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情况、科研成果及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等进行审核。最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将审议学位授予事项。
然而让我们欣喜的是,通过他的不懈刻苦努力,硬是勇敢地挺过来了,不但完成了学业所需的各项任务,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证书,还较好地兼顾了学校的管理工作,得到了总院领导的表彰。
他的刻苦学习的意志和作为,为孙辈努力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给我们很大的感染和启迪。让我更坚定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目标。事实证明:压力可以变动力,我们对华东政法大学严谨治学、严格管理、注重高质量人才培养表示钦佩和感谢!它也是促成我们今天选择来贵校参观学习的原动力。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3年,松江校区建设启用。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圣约翰大学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中国学生。历届校友中,以服务工商、教育、外交、医务界为多,知名学者有邹韬奋、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荣毅仁、林语堂、周贻春、刘鸿生等。
华东政法大学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法学家、还有金融家、商业巨头、行政管理和企业家、作家等:
李嘉诚:1995级商学院MBA毕业生,著名商业巨头,亚洲首富,创办长江实业集团,涉及电力、房地产、港口、通讯等多领域。在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就读期间学到商业管理和领导力知识,创业初期克服诸多困难,其成功源于商业才智、人生哲学和社会贡献。
吴晓波:1993级法律系本科毕业生,著名财经作家和主持人,被誉为大众经济学家。作品如《大败局》《浪潮之巅》等畅销,在校期间获得多项荣誉,大学期间对经济学和财经领域的兴趣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初期克服困难,其成功源于写作才华、社会贡献和知识追求。
俞敏洪:1990级商学院MBA毕业生,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之一,教育行业的创新者和引领者之一,被誉为教育之父。在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就读期间学到商业管理和领导力知识。
多年来,华政人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发扬“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已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名牌大学。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截至2024年12月,先后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高校、机构及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在内的9个国际性、区域性组织签订协议。
我们徒步向西行走在校园林荫凉爽的步道上,经过了国家生态水利风景区沈径塘、明志楼、明远楼,看室内体育馆大门敞开,走进体育馆内,大厅里面正举办上海市珍贵红色档案联展,不少学生和游客,站在一幅幅图片前欣赏大学生深入红色革命老区、革命圣地瞻仰旧址、调查访问、体验生活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当今大学生不但认真读书,还有胸怀宽广的家国情怀。一路上我们走在干净整洁的学校步道上,道路两旁观赏到学校创办前辈们的雕像:有孙中山、沈家本等名人铜像。
校区的建筑包括明法楼、明珠楼、明镜楼、明实楼、尚杰楼、崇法楼、杨咏曼楼、集英楼等,每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命名意义,如“明法”意在修明法令、明了法律知识,而“明珠”则象征着宝贵的人与物。
华东政法大学特别推崇的美丽建筑包括:交谊楼,被誉为华政小故宫,是一座中西合璧、庄重典雅的建筑;红楼: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同仁楼:优雅如小洋房;华谊楼:白色欧式宫殿风格。这些建筑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们见证了华东政法大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上海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欣赏过后,感觉不虚此行,让人陶醉,它必然给我这位曾经的美术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双节假期,路上行人不多,等我们走到校区西头,时间接近了11点。老伴向学生打听食堂的位置,学生指着不远的地方,告诉我们行走路线。我们走进了学生食堂进餐,原以为我们是最早进入的食客,来到餐厅以后里面熙熙攘攘,已经坐了一大半的学生。
来到服务窗口,看见张贴着墙上的有几十个菜品,煎炒烹炸、水煮烧烤、中西面点、饮料粥品、各种水果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我们问过服务员,告知客人凭学生卡订购饭菜食品。马上老伴向旁边的一位青年女学生借卡购买饭食菜品,点了红烧鸭块、排骨、西红柿炒鸡蛋。我点了大虾、西兰花和藕片两个餐盘6道菜,三荤三素,价格32.60元。我们感叹这也太便宜了。老伴手机扫码给女大学生付款,并表示了感谢。我们来到座位上,美美的品尝了色香味俱佳的饭菜。老伴嫌米饭少了,又去点了两道别具风味的粥品。我心里在想:现在的大学生太幸福了。当年我们在大学读书时,饭菜品种少,缺油少料,而且当地农村来的贫困大学生还自带咸菜,一吃就是一个星期。吃完饭后,我们心满意足地谈笑着走出食堂。看时间还早,我们又走出校园,进入马路对面的广富林遗址公园观光游览。当下午我回到家里,看到手机徒步记录,已走18000多步。身体并没有疲劳感,心中感慨:这个国庆节过得特别有意义!这趟文化之旅收获满满!
2025年10月5日于上海
赞(1)